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01专利法规:审查指南_2023:208 [2024/01/03 22:04] – [4.4 对缺乏单一性申请的处理] admin01专利法规:审查指南_2023:208 [2025/01/13 13:10] (当前版本) – 外部编辑 127.0.0.1
行 1: 行 1:
 ====== 第二部分 第八章 实质审查程序 ====== ====== 第二部分 第八章 实质审查程序 ======
 +[[https://service.towinip.com/tools/dokuwiki/compare.jsp?src=01专利法规:审查指南_2020:208&dst=01专利法规:审查指南_2023:208|修改对照文本]]
  
-==== 1. 引 言 ====+===== 1. 引 言 =====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专利局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autott>的规定,专利局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发明专利申请是否应当被授予专利权,特别是确定其是否符合专利法有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规定。 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发明专利申请是否应当被授予专利权,特别是确定其是否符合专利法有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实质审查程序通常由申请人提出请求后启动。根据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实质审查程序也可以由专利局启动。+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实质审查程序通常由申请人提出请求后启动。根据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实质审查程序也可以由专利局启动。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autott>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在实质审查中,发明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专利局认为仍然不符合专利法规定,即仍然存在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情形的缺陷的,应当予以驳回。+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autott>的规定,在实质审查中,发明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专利局认为仍然不符合专利法规定,即仍然存在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规定情形的缺陷的,应当予以驳回。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专利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还规定了在实质审查程序中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的情形。+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autott>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autott>第二款、<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autott>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autott>第二款还规定了在实质审查程序中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的情形。
  
 本章所说的实质审查,是指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对于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实质审查,在本指南第三部分第二章“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实质审查”中有具体规定的,适用该章规定;无具体规定的,适用本章的规定。 本章所说的实质审查,是指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对于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实质审查,在本指南第三部分第二章“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实质审查”中有具体规定的,适用该章规定;无具体规定的,适用本章的规定。
  
-==== 2. 实质审查程序及其基本原则 ====+===== 2. 实质审查程序及其基本原则 =====
  
-=== 2.1 实质审查程序概要 ===+==== 2.1 实质审查程序概要 ====
  
 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中可能发生的行为如下: 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中可能发生的行为如下:
  
-(1)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审查员认为该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 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审查员发出通知书(审查意见通知书、分案通知书或提交资料通知书等)和申请人的答复可能反复多次,直到申请被授予专利权、 被驳回、被撤回或者被视为撤回;+(1)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审查员认为该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审查员发出通知书(审查意见通知书、分案通知书或提交资料通知书等)和申请人的答复可能反复多次,直到申请被授予专利权、被驳回、被撤回或者被视为撤回;
  
 (2)对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或者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修改后消除了原有缺陷的专利申请,审查员应当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通知书; (2)对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或者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修改后消除了原有缺陷的专利申请,审查员应当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通知书;
  
-(3)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修改后,仍然存在通知书中指出过的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情形的缺陷的,审查员应当予以驳回;+(3)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修改后,仍然存在通知书中指出过的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情形的缺陷的,审查员应当予以驳回;
  
 (4)申请人无正当理由对审查意见通知书、分案通知书或者提交资料通知书等逾期不答复的,审查员应当发出申请被视为撤回通知书。 (4)申请人无正当理由对审查意见通知书、分案通知书或者提交资料通知书等逾期不答复的,审查员应当发出申请被视为撤回通知书。
行 33: 行 34:
 此外,根据需要,审查员还可以按照本指南的规定在实质审查程序中采用会晤、电话讨论和现场调查等辅助手段。 此外,根据需要,审查员还可以按照本指南的规定在实质审查程序中采用会晤、电话讨论和现场调查等辅助手段。
  
-=== 2.2 实质审查程序中的基本原则 ===+==== 2.2 实质审查程序中的基本原则 ====
  
 (1)请求原则 (1)请求原则
行 41: 行 42:
 (2)听证原则 (2)听证原则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给申请人提供至少一次针对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即审查员作出驳回决定时, 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在之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已经告知过申请人。+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给申请人提供至少一次针对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即审查员作出驳回决定时,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在之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已经告知过申请人。
  
 (3)程序节约原则 (3)程序节约原则
行 49: 行 50:
 但是,审查员应当注意,不得以节约程序为理由而违反请求原则和听证原则。 但是,审查员应当注意,不得以节约程序为理由而违反请求原则和听证原则。
  
-==== 3. 申请文件的核查与实审准备 ====+===== 3. 申请文件的核查与实审准备 =====
  
-=== 3.1 核对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 3.1 核对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
  
 审查员接到申请案后,不管近期是否进行审查,都应当首 先核对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审查员接到申请案后,不管近期是否进行审查,都应当首 先核对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行 59: 行 60:
 审查员认为分类号不确切,但仍属于自己负责审查的范围的,应当自行改正分类号。 审查员认为分类号不确切,但仍属于自己负责审查的范围的,应当自行改正分类号。
  
-=== 3.2 查对申请文档 ===+==== 3.2 查对申请文档 ====
  
 审查员对属于自己负责审查的分类范围的申请案,或者调配给自己的申请案,不管近期是否进行审查,都应当及时查对申请文档。对于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手续文件以及与实质审查无关的其他文件,审查员应当及时转交相应的部门,以免延误。 审查员对属于自己负责审查的分类范围的申请案,或者调配给自己的申请案,不管近期是否进行审查,都应当及时查对申请文档。对于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手续文件以及与实质审查无关的其他文件,审查员应当及时转交相应的部门,以免延误。
行 69: 行 70:
 3.2.2 查对申请文件 3.2.2 查对申请文件
  
-审查员应当查对实质审查所需要的文件是否齐全,需查对的文件包括原始申请文件及公布的申请文件;如果申请人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以援引在先申请文件的方式进行了补交,应当包括补交的文件;如果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主动修改或在初审期间应专利局的要求作过修改,还应当包括经修改的申请文件。+审查员应当查对实质审查所需要的文件是否齐全,需查对的文件包括原始申请文件及公布的申请文件;如果申请人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autott>以援引在先申请文件的方式进行了补交,应当包括补交的文件;如果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主动修改或在初审期间应专利局的要求作过修改,还应当包括经修改的申请文件。
  
 3.2.3 查对涉及优先权的资料 3.2.3 查对涉及优先权的资料
行 83: 行 84:
 3.2.5 申请文档存在缺陷时的处理 3.2.5 申请文档存在缺陷时的处理
  
-审查员如果发现申请文档中缺少上述第 3. 2. 1 节至第 3. 2. 3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依据、文件或资料,或者某些文件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当将申请案返回流程管理部门并且说明理由。审查员如果发现申请文档中缺少上述第 3.2.4节(1)所述的资料,而且确信申请人已获得这样的资料, 可以填写提交资料通知书,要求申请人在指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提交有关资料;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的,该申请被视为撤回。+审查员如果发现申请文档中缺少上述第 3. 2. 1 节至第 3. 2. 3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依据、文件或资料,或者某些文件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当将申请案返回流程管理部门并且说明理由。审查员如果发现申请文档中缺少上述第 3.2.4节(1)所述的资料,而且确信申请人已获得这样的资料,可以填写提交资料通知书,要求申请人在指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提交有关资料;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的,该申请被视为撤回。
  
 此外,在实质审查前,审查员最好能初阅申请文件,查看是否需要申请人提交有关的参考资料,如果需要,可填写提交资料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在指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提交。提前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审查程序。 此外,在实质审查前,审查员最好能初阅申请文件,查看是否需要申请人提交有关的参考资料,如果需要,可填写提交资料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在指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提交。提前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审查程序。
  
-=== 3.3 建立个人审查档案 ===+==== 3.3 建立个人审查档案 ====
  
-审查员查对申请文档之后,可以着手建立个人审查档案, 记载本人审查的案件的重要数据,并在此后的审查过程中补充有关信息,以便随时掌握各申请案的审查过程及其基本情况。+审查员查对申请文档之后,可以着手建立个人审查档案,记载本人审查的案件的重要数据,并在此后的审查过程中补充有关信息,以便随时掌握各申请案的审查过程及其基本情况。
  
-==== 4. 实质审查 ====+===== 4. 实质审查 =====
  
-=== 4.1 审查的文本 ===+==== 4.1 审查的文本 ====
  
 审查员首次审查所针对的文本通常是申请人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提交的原始申请文件或者应专利局初步审查部门要求补正后的文件。 审查员首次审查所针对的文本通常是申请人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提交的原始申请文件或者应专利局初步审查部门要求补正后的文件。
行 101: 行 102:
 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或者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了主动修改的,无论修改的内容是否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均应当以申请人提交的经过该主动修改的申请文件作为审查文本。 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或者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了主动修改的,无论修改的内容是否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均应当以申请人提交的经过该主动修改的申请文件作为审查文本。
  
-申请人在上述规定期间内多次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主动修改的,应当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申请文件为审查文本。申请人在上述规定以外的时间对申请文件进行的主动修改,一般不予接受,其提交的经修改的申请文件,不应作为审查文本。审查员应当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告知此修改文本不作为审查文本的理由,并以之前的能够接受的文本作为审查文本。如果申请人进行的修改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 但审查员在阅读该经修改的文件后认为其消除了原申请文件存在的应当消除的缺陷,又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且在该修改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审查将有利于节约审查程序,则可以接受该经修改的申请文件作为审查文本。+申请人在上述规定期间内多次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主动修改的,应当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申请文件为审查文本。申请人在上述规定以外的时间对申请文件进行的主动修改,一般不予接受,其提交的经修改的申请文件,不应作为审查文本。审查员应当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告知此修改文本不作为审查文本的理由,并以之前的能够接受的文本作为审查文本。如果申请人进行的修改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但审查员在阅读该经修改的文件后认为其消除了原申请文件存在的应当消除的缺陷,又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且在该修改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审查将有利于节约审查程序,则可以接受该经修改的申请文件作为审查文本。
  
-=== 4.2 阅读申请文件并理解发明 ===+==== 4.2 阅读申请文件并理解发明 ====
  
 审查员在开始实质审查后,首先要仔细阅读申请文件,并充分了解背景技术整体状况,力求准确地理解发明。重点在于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理解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和该技术方案所能带来的技术效果,并且明确该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特别是其中区别于背景技术的特征,进而明确发明相对于背景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审查员在阅读和理解发明时,可以作必要的记录,便于进一步审查。 审查员在开始实质审查后,首先要仔细阅读申请文件,并充分了解背景技术整体状况,力求准确地理解发明。重点在于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理解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和该技术方案所能带来的技术效果,并且明确该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特别是其中区别于背景技术的特征,进而明确发明相对于背景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审查员在阅读和理解发明时,可以作必要的记录,便于进一步审查。
  
-=== 4.3 不必检索即可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 ===+==== 4.3 不必检索即可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 ====
  
 专利申请的全部主题明显属于本部分第七章第 10 节情形的,审查员不必检索即可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专利申请的全部主题明显属于本部分第七章第 10 节情形的,审查员不必检索即可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申请中只有部分主题属于上述情形, 而其他主题不属于上述情形,则应当对不属于上述情形的其他主题进行检索后再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指出的是,如果申请中只有部分主题属于上述情形,而其他主题不属于上述情形,则应当对不属于上述情形的其他主题进行检索后再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4.4 对缺乏单一性申请的处理 ===+==== 4.4 对缺乏单一性申请的处理 ====
  
 专利申请缺乏单一性的缺陷有时是明显的,有时要通过检索与审查后才能确定。缺乏单一性的缺陷既可能存在于相互并列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也可能因所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而存在于相互并列的从属权利要求之间,还可能存在于一项权利要求的多个并列技术方案之间。 专利申请缺乏单一性的缺陷有时是明显的,有时要通过检索与审查后才能确定。缺乏单一性的缺陷既可能存在于相互并列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也可能因所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而存在于相互并列的从属权利要求之间,还可能存在于一项权利要求的多个并列技术方案之间。
行 127: 行 128:
 检索后才能确定申请的主题之间缺乏单一性的,审查员可以视情况决定是暂缓进一步检索和审查还是继续进一步检索和审查(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第9.2.2节): 检索后才能确定申请的主题之间缺乏单一性的,审查员可以视情况决定是暂缓进一步检索和审查还是继续进一步检索和审查(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第9.2.2节):
  
-如果经检索和审查后认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其从属权利要求具有被授权的前景,而其他独立权利要求与该有授权前景的权利要求之间缺乏单一性,则审查员可以暂缓对其他独立权利要求的检索和审查,并且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wrap em>只针对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其从属权利要求</wrap>提出审查意见,同时要求申请人<wrap em>删除或者修改权利要求</wrap>,以克服申请缺乏单一性的缺陷。+如果经检索和审查后认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其从属权利要求具有被授权的前景,而其他独立权利要求与该有授权前景的权利要求之间缺乏单一性,则审查员可以暂缓对其他独立权利要求的检索和审查,并且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wrap em>只针对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其从属权利要求提出审查意见</wrap>,同时要求申请人<wrap em>删除或者修改权利要求</wrap>,以克服申请缺乏单一性的缺陷。
  
 <WRAP center tip 90%> <WRAP center tip 90%>
行 144: 行 145:
 无论申请属于上述第(1)、(2)项中的哪一种情形,申请人都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例如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以克服单一性缺陷。申请人期满不答复的,该申请被视为撤回。 无论申请属于上述第(1)、(2)项中的哪一种情形,申请人都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例如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以克服单一性缺陷。申请人期满不答复的,该申请被视为撤回。
  
-申请人在答复中对审查员关于申请缺乏单一性的论点提出了反对意见,审查员认为反对意见成立,或者申请人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并克服了单一性缺陷的,申请的审查程序应当继续进行;反对意见不成立,或者未消除单一性缺陷的,审查员可以根据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驳回该申请。+申请人在答复中对审查员关于申请缺乏单一性的论点提出了反对意见,审查员认为反对意见成立,或者申请人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并克服了单一性缺陷的,申请的审查程序应当继续进行;反对意见不成立,或者未消除单一性缺陷的,审查员可以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autott>的有关规定驳回该申请。
  
-=== 4.5 检索 ===+==== 4.5 检索 ====
  
 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都应当进行检索。如何确定检索的技术领域及如何进行检索,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的内容。 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都应当进行检索。如何确定检索的技术领域及如何进行检索,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的内容。
  
-=== 4.6 优先权的核实 ===+==== 4.6 优先权的核实 ====
  
 4.6.1 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情况 4.6.1 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情况
行 166: 行 167:
 4.6.2 优先权核实的一般原则 4.6.2 优先权核实的一般原则
  
-一般来说,核实优先权是指核查申请人要求的优先权是否能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成立。为此,审查员应当在初步审查部门审查的基础上(参见本指南第一部分第一章第 6.2 节)核实:+一般来说,核实优先权是指核查申请人要求的优先权是否能依照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autott>的规定成立。为此,审查员应当在初步审查部门审查的基础上(参见本指南第一部分第一章第 6.2 节)核实:
  
 (1)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的在先申请是否涉及与要求优先权的在后申请相同的主题; (1)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的在先申请是否涉及与要求优先权的在后申请相同的主题;
行 172: 行 173:
 (2)该在先申请是否是记载了同一主题的首次申请; (2)该在先申请是否是记载了同一主题的首次申请;
  
-(3)在后申请的申请日是否在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十二个月内,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恢复优先权的除外。+(3)在后申请的申请日是否在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十二个月内,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autott>恢复优先权的除外。
  
 进行上述第(1)项核实,即判断在后申请中各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是否清楚地记载在上述在先申请的文件(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不包括摘要)中。为此,审查员应当把在先申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只要在先申请文件清楚地记载了在后申请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就应当认定该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涉及相同的主题。审查员不得以在先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包含该技术方案为理由,而拒绝给予优先权。 进行上述第(1)项核实,即判断在后申请中各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是否清楚地记载在上述在先申请的文件(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不包括摘要)中。为此,审查员应当把在先申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只要在先申请文件清楚地记载了在后申请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就应当认定该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涉及相同的主题。审查员不得以在先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包含该技术方案为理由,而拒绝给予优先权。
行 178: 行 179:
 所谓清楚地记载,并不要求在叙述方式上完全一致,只要阐明了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即可。但是,如果在先申请对上述技术方案中某一或者某些技术特征只作了笼统或者含糊的阐述,甚至仅仅只有暗示,而要求优先权的申请增加了对这一或者这些技术特征的详细叙述,以致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该技术方案不能从在先申请中直接和毫无疑义地得出,则该在先申请不能作为在后申请要求优先权的基础。 所谓清楚地记载,并不要求在叙述方式上完全一致,只要阐明了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即可。但是,如果在先申请对上述技术方案中某一或者某些技术特征只作了笼统或者含糊的阐述,甚至仅仅只有暗示,而要求优先权的申请增加了对这一或者这些技术特征的详细叙述,以致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该技术方案不能从在先申请中直接和毫无疑义地得出,则该在先申请不能作为在后申请要求优先权的基础。
  
-在某些情况下,应当对上述第(2)项进行核实。例如, 一件申请A以申请人的另一件在先申请B为基础要求优先权, 在对申请 A 进行检索时审查员找到了该申请人的又一件在申请 A 的申请日和优先权日之间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公告的专利文件C,文件C中已公开了申请A的主题,且文件C的申请日早于申请A的优先权日,即早于申请B的申请日,因此可以确定在先申请 B 并不是该申请人提出的记载了申请 A+在某些情况下,应当对上述第(2)项进行核实。例如,一件申请A以申请人的另一件在先申请B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对申请 A 进行检索时审查员找到了该申请人的又一件在申请 A 的申请日和优先权日之间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公告的专利文件C,文件C中已公开了申请A的主题,且文件C的申请日早于申请A的优先权日,即早于申请B的申请日,因此可以确定在先申请 B 并不是该申请人提出的记载了申请 A
  
-的相同主题的首次申请,因此申请 A 不能要求以在先申请 B +的相同主题的首次申请,因此申请 A 不能要求以在先申请 B 的申请日为优先权日。
- +
-的申请日为优先权日。+
  
 4.6.2.1 部分优先权的核实 4.6.2.1 部分优先权的核实
  
-由于对在先申请中的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或者完善,申请人在其在后申请中,可能会增加在先申请中没有的技术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审查员在核实优先权时,不能以在后申请增加内容为理由断定优先权要求不成立,而应当对在后申请中被在先申请清楚记载过的相同主题给予优先权,即给予部分优先权。具体地说,在在后申请中,其技术方案已在在先申请中清楚记载的权利要求可以享有优先权;而其技术方案未在在先申请中记载的权利要求则不能享有优先权,应当视为是在在后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就整个申请而言,这种情况称为部分优先权,即该申请的部分主题享有优先权,也就是说部分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享有优先权。+由于对在先申请中的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或者完善,申请人在其在后申请中,可能会增加在先申请中没有的技术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审查员在核实优先权时,不能以在后申请增加内容为理由断定优先权要求不成立,而应当对在后申请中被在先申请清楚记载过的相同主题给予优先权,即给予部分优先权。具体地说,在在后申请中,其技术方案已在在先申请中清楚记载的权利要求可以享有优先权;而其技术方案未在在先申请中记载的权利要求则不能享有优先权,应当视为是在在后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就整个申请而言,这种情况称为部分优先权,即该申请的部分主题享有优先权,也就是说部分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享有优先权。
  
 4.6.2.2 多项优先权的核实 4.6.2.2 多项优先权的核实
行 196: 行 195:
 4.6.3 优先权核实后的处理程序 4.6.3 优先权核实后的处理程序
  
-经核实,申请的优先权不成立的,审查员应当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说明优先权不成立的理由,并以新确定的优先权日 (在没有其他优先权时,以申请日)为基础,进行后续审查。 在该申请被授予专利权时,审查员应当在著录项目变更通知单中对其优先权作出变更。+经核实,申请的优先权不成立的,审查员应当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说明优先权不成立的理由,并以新确定的优先权日 (在没有其他优先权时,以申请日)为基础,进行后续审查。在该申请被授予专利权时,审查员应当在著录项目变更通知单中对其优先权作出变更。
  
-=== 4.7 全面审查 ===+==== 4.7 全面审查 ====
  
 为节约程序,审查员通常应当在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前对专利申请进行全面审查,即审查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实质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所有规定。 为节约程序,审查员通常应当在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前对专利申请进行全面审查,即审查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实质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所有规定。
  
-审查的重点是说明书和全部权利要求是否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首先审查申请的主题是否属于专利法第五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是否具有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所规定的实用性;说明书是否按照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要求充分公开了请求保护的主题。然后审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否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权利要求书是否按照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表述了一个解决技术问题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在进行上述审查的过程中,还应当审查权利要求书是否存在缺乏单一性的缺陷;申请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及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分案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还需审查申请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五款的规定。+审查的重点是说明书和全部权利要求是否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首先审查申请的主题是否属于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五条|第五条</autott><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autott>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条</autott>第二款的规定;是否具有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第四款所规定的实用性;说明书是否按照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autott>第三款的要求充分公开了请求保护的主题。然后审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否具备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权利要求书是否按照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autott>第四款的规定,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表述了一个解决技术问题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在进行上述审查的过程中,还应当审查权利要求书是否存在缺乏单一性的缺陷;申请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及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的规定;分案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对于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还需审查申请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autott>第五款的规定。
  
-如果审查员有理由认为申请所涉及的发明是在中国完成, 且向外国申请专利之前未报经专利局进行保密审查,应当审查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审查员有理由认为申请所涉及的发明是在中国完成,且向外国申请专利之前未报经专利局进行保密审查,应当审查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十九条|第十九条</autott>的规定。
  
-如果审查员有证据或充分理由认为申请过程中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应当予以审查。+如果审查员有证据或充分理由认为申请过程中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十一条|第十一条</autott>规定的情形,应当予以审查。
  
-申请不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情形,或者虽然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情形的实质性缺陷但经修改后仍有授权前景的,为节约程序,审查员应当一并审查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其他所有规定。+申请不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情形,或者虽然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情形的实质性缺陷但经修改后仍有授权前景的,为节约程序,审查员应当一并审查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其他所有规定。
  
 审查员在检索之后已经确切地理解了请求保护的主题及其对现有技术作出的贡献的,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检索结果对上述审查重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 审查员在检索之后已经确切地理解了请求保护的主题及其对现有技术作出的贡献的,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检索结果对上述审查重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
行 214: 行 213:
 4.7.1 审查权利要求书 4.7.1 审查权利要求书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根据专利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因此,实质审查应当围绕权利要求书,特别是独立权利要求进行。+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autott>第四款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四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因此,实质审查应当围绕权利要求书,特别是独立权利要求进行。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申请的主题不属于专利法第五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符合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具有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所规定的实用性,且说明书充分公开了请求保护的主题后,应当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下述审查。+一般情况下,在确定申请的主题不属于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五条|第五条</autott><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autott>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条</autott>第二款的规定,具有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第四款所规定的实用性,且说明书充分公开了请求保护的主题后,应当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下述审查。
  
 (1)按照本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审查独立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1)按照本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审查独立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行 228: 行 227:
 (3)审查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表述了一个针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判断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否完整的关键,在于查看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记载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3)审查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表述了一个针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判断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否完整的关键,在于查看独立权利要求是否记载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4)审查从属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4)审查从属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autott>第三款及<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autott>的规定。
  
 (5)审查一项发明是否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并且该独立权利要求写在同一发明的从属权利要求之前。 (5)审查一项发明是否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并且该独立权利要求写在同一发明的从属权利要求之前。
  
-(6)审查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术语(科技术语)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是否与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一致。+(6)审查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术语(科技术语)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三条|第三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是否与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一致。
  
 (7)如果检索出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同一申请日向专利局提交的属于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对比文件,应当注意避免对相同权利要求的重复授权。有关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处理方式,适用本部分第三章第6节的规定。如果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同样的发明创造,则应当由同一审查员进行审查,原则上由最先提出转案要求的审查员审查。 (7)如果检索出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同一申请日向专利局提交的属于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对比文件,应当注意避免对相同权利要求的重复授权。有关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处理方式,适用本部分第三章第6节的规定。如果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同样的发明创造,则应当由同一审查员进行审查,原则上由最先提出转案要求的审查员审查。
行 244: 行 243:
 对于说明书(及其附图),审查员应当审查下列内容: 对于说明书(及其附图),审查员应当审查下列内容:
  
-(1)说明书(及其附图)是否清楚、完整地公开了发明, 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能否解决发明的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有益效果(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1节);+(1)说明书(及其附图)是否清楚、完整地公开了发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能否解决发明的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有益效果(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1节);
  
 (2)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所表述的请求保护的范围能否在说明书中找到根据,且说明书中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技术方案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应技术方案的表述是否一致; (2)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所表述的请求保护的范围能否在说明书中找到根据,且说明书中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技术方案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应技术方案的表述是否一致;
  
-(3)说明书是否包含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相关内容,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撰写,并且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2节)。+(3)说明书是否包含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条|第二十条</autott>规定的相关内容,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撰写,并且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2节)。
  
-如果发明的性质使采用其他方式或者顺序撰写说明书能节约篇幅并有利于他人准确地理解发明,则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这种撰写也是允许的。+如果发明的性质使采用其他方式或者顺序撰写说明书能节约篇幅并有利于他人准确地理解发明,则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条|第二十条</autott>第二款的规定,这种撰写也是允许的。
  
 专利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的,应当审查说明书是否包括符合规定的序列表。 专利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的,应当审查说明书是否包括符合规定的序列表。
  
-对于有附图的申请,应当审查附图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3节)。+对于有附图的申请,应当审查附图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autott>的规定(参见本部分第二章第2. 3节)。
  
-在不需要附图的申请中,其说明书可以不包括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的内容。+在不需要附图的申请中,其说明书可以不包括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条|第二十条</autott>第一款第(四)项的内容。
  
 另外,审查员还应当审查说明书中所用的科技术语是否规范;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尚无标准中文译文的,是否注明了原文等。 另外,审查员还应当审查说明书中所用的科技术语是否规范;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尚无标准中文译文的,是否注明了原文等。
行 268: 行 267:
 对于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审查员还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提交了专利局制定的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登记表,该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登记表中是否说明了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对于未说明原始来源的,是否说明了理由。 对于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审查员还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提交了专利局制定的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登记表,该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登记表中是否说明了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对于未说明原始来源的,是否说明了理由。
  
-=== 4.8 不全面审查的情况 ===+==== 4.8 不全面审查的情况 ====
  
 对于一件发明专利申请,通常应当按照本章第4. 7节的要求进行全面审查,以节约程序。 对于一件发明专利申请,通常应当按照本章第4. 7节的要求进行全面审查,以节约程序。
  
-但是,申请文件存在严重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缺陷的,即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情形的缺陷,并且该申请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审查员可以对该申请不作全面审查,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仅指出对审查结论起主导作用的实质缺陷即可,此时指出其次要的缺陷和/或形式方面 的缺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申请文件存在严重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缺陷的,即存在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情形的缺陷,并且该申请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审查员可以对该申请不作全面审查,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仅指出对审查结论起主导作用的实质缺陷即可,此时指出其次要的缺陷和/或形式方面 的缺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 4.9 对公众意见的处理 ===+==== 4.9 对公众意见的处理 ====
  
 任何人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的意见,应当存入该申请文档中供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考虑。如果公众的意见是在审查员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之后收到的,就不必考虑。专利局对公众意见的处理情况,不必通知提出意见的公众。 任何人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的意见,应当存入该申请文档中供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考虑。如果公众的意见是在审查员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之后收到的,就不必考虑。专利局对公众意见的处理情况,不必通知提出意见的公众。
  
-=== 4.10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4.10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 4.10.1 总的要求 ===+==== 4.10.1 总的要求 ====
  
 审查员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通常以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形式,将审查的意见和倾向性结论通知申请人。 审查员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通常以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形式,将审查的意见和倾向性结论通知申请人。
行 286: 行 285:
 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审查员必须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具体阐述审查的意见。审查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使申请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其申请存在的问题。 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审查员必须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具体阐述审查的意见。审查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使申请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其申请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审查的意见都应当说明理由,明确结论, 并引用专利法或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但不应当写入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词语。为了使申请人尽快地作出符合要求的修改,必要时审查员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供申请人修改时参考。如果申请人接受审查员的建议,应当正式提交经过修改的文件,审查员在通知书中提出的修改建议不能作为进一步审查的文本。+在任何情况下,审查的意见都应当说明理由,明确结论,并引用专利法或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但不应当写入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词语。为了使申请人尽快地作出符合要求的修改,必要时审查员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供申请人修改时参考。如果申请人接受审查员的建议,应当正式提交经过修改的文件,审查员在通知书中提出的修改建议不能作为进一步审查的文本。
  
-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应当尽可能减少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因此,除该申请因存在严重实质性缺陷而无授权前景(例如本章第4. 3节、第4. 8节的情况)或者审查员因申请缺乏单一性而暂缓继续审查之外,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写明审查员对申请的实质方面和形式方面的全部意见。此外,在审查文本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况下,审查员也可以针对审查文本之外的其他文本提出审查意见,供申请人参考。+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应当尽可能减少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次数。因此,除该申请因存在严重实质性缺陷而无授权前景(例如本章第4. 3节、第4. 8节的情况)或者审查员因申请缺乏单一性而暂缓继续审查之外,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写明审查员对申请的实质方面和形式方面的全部意见。此外,在审查文本不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规定的情况下,审查员也可以针对审查文本之外的其他文本提出审查意见,供申请人参考。
  
-=== 4.10.2 组成部分和要求 ===+==== 4.10.2 组成部分和要求 ====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包括标准表格和通知书正文。 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对比文件的,视情况,还应当包括对比文件的复制件。+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包括标准表格和通知书正文。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对比文件的,视情况,还应当包括对比文件的复制件。
  
-=== 4.10.2.1 标准表格 ===+==== 4.10.2.1 标准表格 ====
  
-审查员应当按照要求完整地填写标准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尤其要注意确认和填写审查依据的文本,该审查依据的文本应当是依据本章第4. 1节的规定确认的审查文本,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对其提出参考性的审查意见的文本不在该表格中填写。申请人有两个以上的,应当写明全部申请人或其代表人。+审查员应当按照要求完整地填写标准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尤其要注意确认和填写审查依据的文本,该审查依据的文本应当是依据本章第4. 1节的规定确认的审查文本,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对其提出参考性的审查意见的文本不在该表格中填写。申请人有两个以上的,应当写明全部申请人或其代表人。
  
 在标准表格的引用对比文件一项中,审查员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填写。 在标准表格的引用对比文件一项中,审查员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填写。
  
-(1)对比文件为专利文献(指专利说明书或者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应当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ST.14《在专利文献中列入引证的参考文献的建议》)的规定,写明国别代码、文献号和文献类别;此外,还应注明这些文献的公开日期; 对于抵触申请还应注明其申请日。+(1)对比文件为专利文献(指专利说明书或者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应当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ST.14《在专利文献中列入引证的参考文献的建议》)的规定,写明国别代码、文献号和文献类别;此外,还应注明这些文献的公开日期;对于抵触申请还应注明其申请日。
  
 例如:文献名称 公开日 例如:文献名称 公开日
行 310: 行 309:
 JP 昭 59一 144825 ( A) 1984. 8. 20 JP 昭 59一 144825 ( A) 1984. 8. 20
  
-(2)对比文件为期刊中的文章的,应当写明文章的名称、 作者姓名、期刊名称、期刊卷号、相关内容的起止页数、出版日期等。+(2)对比文件为期刊中的文章的,应当写明文章的名称、作者姓名、期刊名称、期刊卷号、相关内容的起止页数、出版日期等。
  
 例如:“激光两坐标测量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两坐标测量仪研制小组,计量学报,第1卷第2期,第84〜85 页,1980年4月。 例如:“激光两坐标测量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两坐标测量仪研制小组,计量学报,第1卷第2期,第84〜85 页,1980年4月。
行 318: 行 317:
 例如:“气体放电”,杨津基,第258〜260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10月。 例如:“气体放电”,杨津基,第258〜260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10月。
  
-=== 4.10.2.2 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 ===+==== 4.10.2.2 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 ====
  
 根据申请的具体情况和检索结果,通知书正文可以按照如下几种方式撰写。 根据申请的具体情况和检索结果,通知书正文可以按照如下几种方式撰写。
  
-(1)申请属于本章第4. 3节所述的不必检索即可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形的,通知书正文只需指出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而不必指出任何其他缺陷,最后指出因申请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所列的某种驳回情形,将根据专利法第三十八条驳回申请。+(1)申请属于本章第4. 3节所述的不必检索即可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形的,通知书正文只需指出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而不必指出任何其他缺陷,最后指出因申请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所列的某种驳回情形,将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autott>驳回申请。
  
 (2)申请虽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但还存在某些不重要的缺陷的,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审查员可以在通知书中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者直接在作为通知书附件的申请文件复制件上进行建议性修改,并在通知书正文中说明建议的理由,然后指出,如果申请人同意审查员建议的修改,应当正式提交修改的文件或者替换页。 (2)申请虽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但还存在某些不重要的缺陷的,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审查员可以在通知书中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者直接在作为通知书附件的申请文件复制件上进行建议性修改,并在通知书正文中说明建议的理由,然后指出,如果申请人同意审查员建议的修改,应当正式提交修改的文件或者替换页。
  
-(3)申请虽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但还存在较严重的缺陷, 而且这些缺陷既涉及权利要求书,又涉及说明书的,通知书正文应当按照审查意见的重要性的顺序来撰写。通常,首先阐述对独立权利要求的审查意见;其次是对从属权利要求的审查意见;再次是对说明书(及其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审查意见。 对说明书的审查意见,可以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顺序加以陈述。+(3)申请虽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但还存在较严重的缺陷,而且这些缺陷既涉及权利要求书,又涉及说明书的,通知书正文应当按照审查意见的重要性的顺序来撰写。通常,首先阐述对独立权利要求的审查意见;其次是对从属权利要求的审查意见;再次是对说明书(及其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审查意见。对说明书的审查意见,可以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条|第二十条</autott>规定的顺序加以陈述。
  
 独立权利要求必须进行修改的,通常应当要求申请人对说明书的有关部分作相应的修改。此外,如果审查员检索到比申请人在说明书中引证的对比文件更相关的对比文件,则在通知书正文中,应当要求申请人对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和其他相关部分作相应的修改。 独立权利要求必须进行修改的,通常应当要求申请人对说明书的有关部分作相应的修改。此外,如果审查员检索到比申请人在说明书中引证的对比文件更相关的对比文件,则在通知书正文中,应当要求申请人对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和其他相关部分作相应的修改。
行 334: 行 333:
 述。 述。
  
-如果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或者仅仅笼统地记载了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审查员通过阅读整个说明书的内容, 能够理解出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据此进行了检索和实质审查,那么审查员应当在通知书正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其认定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或者仅仅笼统地记载了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审查员通过阅读整个说明书的内容,能够理解出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据此进行了检索和实质审查,那么审查员应当在通知书正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其认定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申请由于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而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审查员在通知书正文中,必须对每项权利要求的新颖性或者创造性提出反对意见,首先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评述,然后对从属权利要求一一评述。但是,在权利要求较多或者反对意见的理由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属权利要求分组加以评述;最后还应当指出说明书中也没有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实质内容。 (4)申请由于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而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审查员在通知书正文中,必须对每项权利要求的新颖性或者创造性提出反对意见,首先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评述,然后对从属权利要求一一评述。但是,在权利要求较多或者反对意见的理由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属权利要求分组加以评述;最后还应当指出说明书中也没有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实质内容。
行 342: 行 341:
 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依据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的某部分提出意见的,应当指出对比文件中相关的具体段落或者附图的图号及附图中零部件的标记。 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依据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的某部分提出意见的,应当指出对比文件中相关的具体段落或者附图的图号及附图中零部件的标记。
  
-如何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有关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规定, 对权利要求及说明书的内容提出审查意见并说明理由,请参见本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关内容。+如何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有关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规定,对权利要求及说明书的内容提出审查意见并说明理由,请参见本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关内容。
  
-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的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应当是确凿的,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引用的公知常识提出异议, 审查员应当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或说明理由。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将权利要求中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认定为公知常识时,通常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的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应当是确凿的,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引用的公知常识提出异议,审查员应当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或说明理由。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将权利要求中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认定为公知常识时,通常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5)申请属于本章第 4.4 节(1)中所述的明显缺乏单一性的情形的,审查员可发出分案通知书,要求申请人修改申请文件,并明确告之待申请克服单一性缺陷后再进行审查;申请属于本章第 4. 4 节(2)中所述的情形的,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阐述具体审查意见的同时,还应当指出申请包含的几项发明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有关单一性的规定。审查员检索后发现独立权利要求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 从而导致发明专利申请缺乏单一性的,应当根据本章第4. 4节的规定,决定是否继续审查。+(5)申请属于本章第 4.4 节(1)中所述的明显缺乏单一性的情形的,审查员可发出分案通知书,要求申请人修改申请文件,并明确告之待申请克服单一性缺陷后再进行审查;申请属于本章第 4. 4 节(2)中所述的情形的,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中阐述具体审查意见的同时,还应当指出申请包含的几项发明不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autott>第一款有关单一性的规定。审查员检索后发现独立权利要求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从而导致发明专利申请缺乏单一性的,应当根据本章第4. 4节的规定,决定是否继续审查。
  
-=== 4.10.2.3 对比文件的复制件 ===+==== 4.10.2.3 对比文件的复制件 ====
  
 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可以复制一份放入申请文档中。当引用的对比文件篇幅较长时,只需复制其中与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相关的部分。此外,对比文件的复制件上应当包括其来源及公开日等信息,尤其是对比文件引自期刊或者书籍的,更需要包含上述信息。 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可以复制一份放入申请文档中。当引用的对比文件篇幅较长时,只需复制其中与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相关的部分。此外,对比文件的复制件上应当包括其来源及公开日等信息,尤其是对比文件引自期刊或者书籍的,更需要包含上述信息。
  
-=== 4.10.3 答复期限 ===+==== 4.10.3 答复期限 ====
  
 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应当指定答复期限。该期限由审查员考虑与申请有关的因素后确定。这些因素包括:审查意见的数量和性质;申请可能进行修改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等。答复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期限为四个月。 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应当指定答复期限。该期限由审查员考虑与申请有关的因素后确定。这些因素包括:审查意见的数量和性质;申请可能进行修改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等。答复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期限为四个月。
  
-=== 4.10.4 签署 ===+==== 4.10.4 签署 ====
  
 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由负责审查的审查员签署。如果审查意见通知书是由实习审查员起草的,应当由实习审查员和负责指导其审查的审查员共同签署。 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由负责审查的审查员签署。如果审查意见通知书是由实习审查员起草的,应当由实习审查员和负责指导其审查的审查员共同签署。
  
-=== 4.11 继续审查 ===+==== 4.11 继续审查 ====
  
 在申请人答复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后,审查员应当对申请继续进行审查,考虑申请人陈述的意见和/或对申请文件作出的修改。审查员应当在审查程序的各阶段,使用相同的审查标准。 在申请人答复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后,审查员应当对申请继续进行审查,考虑申请人陈述的意见和/或对申请文件作出的修改。审查员应当在审查程序的各阶段,使用相同的审查标准。
行 366: 行 365:
 在继续审查前,审查员应当核实答复文件中的申请号、申请人、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师、发明名称等事项,以避免差错。 在继续审查前,审查员应当核实答复文件中的申请号、申请人、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师、发明名称等事项,以避免差错。
  
-如果审查员在撰写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前,已对申请进行了全面审查,则在继续审查阶段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申请人对通知书正文中提出的各审查意见的反应上,特别应当注意申请人针对全部或者部分审查意见进行争辩时所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证据。如果申请人同时提交了经修改的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审查员首先应当按照专利法第三十三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分别审查修改是否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以及修改是否按照审查意见通知书要求进行(参见本章第 5. 2 节);如果修改符合上述规定,再进一步审查经过修改的申请是否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缺陷,是否出现了新的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缺陷,尤其是审查新修改的独立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从而确定该经修改的申请是否可以被授予专利权。+如果审查员在撰写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前,已对申请进行了全面审查,则在继续审查阶段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申请人对通知书正文中提出的各审查意见的反应上,特别应当注意申请人针对全部或者部分审查意见进行争辩时所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证据。如果申请人同时提交了经修改的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审查员首先应当按照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和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的规定,分别审查修改是否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以及修改是否按照审查意见通知书要求进行(参见本章第 5. 2 节);如果修改符合上述规定,再进一步审查经过修改的申请是否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缺陷,是否出现了新的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缺陷,尤其是审查新修改的独立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的规定,从而确定该经修改的申请是否可以被授予专利权。
  
-=== 4.11.1 对申请继续审查后的处理 ===+==== 4.11.1 对申请继续审查后的处理 ====
  
 审查员继续审查申请后,视不同情况,可对申请作如下不同的处理。 审查员继续审查申请后,视不同情况,可对申请作如下不同的处理。
  
-(1)申请人根据审查员的意见,对申请作了修改,消除了可能导致被驳回的缺陷,使修改后的申请有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如果申请仍存在某些缺陷,则审查员应当再次通知申请人消除这些缺陷,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与申请人会晤、电话讨论及其他方式(参见本章第4. 12和第4. 13节)加速审查。但是, 除审查员对明显错误进行依职权修改(参见本章第5. 2. 4. 2和第6. 2. 2节)的情况外,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提出修改意见,都必须以申请人正式提交的书面修改文件为依据。+(1)申请人根据审查员的意见,对申请作了修改,消除了可能导致被驳回的缺陷,使修改后的申请有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如果申请仍存在某些缺陷,则审查员应当再次通知申请人消除这些缺陷,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与申请人会晤、电话讨论及其他方式(参见本章第4. 12和第4. 13节)加速审查。但是,除审查员对明显错误进行依职权修改(参见本章第5. 2. 4. 2和第6. 2. 2节)的情况外,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提出修改意见,都必须以申请人正式提交的书面修改文件为依据。
  
-(2)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仍然存在原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过的、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情形的缺陷的,在符合听证原则的前提下,审查员可以作出驳回申请的决定。+(2)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仍然存在原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过的、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规定情形的缺陷的,在符合听证原则的前提下,审查员可以作出驳回申请的决定。
  
 (3)申请经过修改或者申请人陈述意见后已经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 (3)申请经过修改或者申请人陈述意见后已经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
  
-=== 4.11.2 补充检索 ===+==== 4.11.2 补充检索 ====
  
-在继续审查(包括复审后的审查)中,必要时,审查员应当进行补充检索。例如,在阅读申请人的答复之后,审查员意识到,原先对发明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检索的全面性; 或者由于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修改,需要进一步的检索; 或者由于在首次检索时检索到了本部分第七章第 4. 2 节(2) 中所述的有可能构成抵触申请的指定中国的国际申请文件(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第11节),而需要通过补充检索确定其是否进入了中国国家阶段,并作出了中文公布。+在继续审查(包括复审后的审查)中,必要时,审查员应当进行补充检索。例如,在阅读申请人的答复之后,审查员意识到,原先对发明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检索的全面性;或者由于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修改,需要进一步的检索;或者由于在首次检索时检索到了本部分第七章第 4. 2 节(2) 中所述的有可能构成抵触申请的指定中国的国际申请文件(参见本部分第七章第11节),而需要通过补充检索确定其是否进入了中国国家阶段,并作出了中文公布。
  
-=== 4.11.3 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4.11.3 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 4.11.3.1 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 ===+==== 4.11.3.1 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 ====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查员应当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查员应当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
行 398: 行 397:
 (5)审查员拟驳回申请,但在此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未向申请人明确指出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或证据。 (5)审查员拟驳回申请,但在此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未向申请人明确指出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或证据。
  
-=== 4.11.3.2 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内容及要求 ===+==== 4.11.3.2 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内容及要求 ====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撰写方式及要求同样适合于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撰写方式及要求同样适合于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行 410: 行 409:
 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将对申请审查的结论明确告知申请人。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定的答复期限为两个月。 为了加快审查程序,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应当将对申请审查的结论明确告知申请人。再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定的答复期限为两个月。
  
-=== 4.12 会晤 ===+==== 4.12 会晤 ====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可以约请申请人会晤,以加快审查程序。申请人亦可以要求会晤,此时,只要通过会晤能达到有益的目的,有利于澄清问题、消除分歧、促进理解,审查员就应当同意申请人提出的会晤要求。某些情况下,审查员可以拒绝会晤要求,例如,通过书面方式、电话讨论等,双方意见已经表达充分、相关事实认定清楚的。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可以约请申请人会晤,以加快审查程序。申请人亦可以要求会晤,此时,只要通过会晤能达到有益的目的,有利于澄清问题、消除分歧、促进理解,审查员就应当同意申请人提出的会晤要求。某些情况下,审查员可以拒绝会晤要求,例如,通过书面方式、电话讨论等,双方意见已经表达充分、相关事实认定清楚的。
  
-=== 4.12.1 会晤的启动 ===+==== 4.12.1 会晤的启动 ====
  
 不管是审查员约请的,还是申请人要求的会晤,都应当预 先约定。可采用会晤通知书或通过电话来约定,会晤通知书的副本和约定会晤的电话记录应当存放在申请文档中。在会晤通知书或约定会晤的电话记录中,应当写明经审查员确认的会晤内容、时间和地点。如果审查员或者申请人准备在会晤中提出新的文件,应当事先提交给对方。 不管是审查员约请的,还是申请人要求的会晤,都应当预 先约定。可采用会晤通知书或通过电话来约定,会晤通知书的副本和约定会晤的电话记录应当存放在申请文档中。在会晤通知书或约定会晤的电话记录中,应当写明经审查员确认的会晤内容、时间和地点。如果审查员或者申请人准备在会晤中提出新的文件,应当事先提交给对方。
行 420: 行 419:
 会晤日期确定后一般不得变动;必须变动时,应当提前通知对方。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会晤的,审查员可以不再安排会晤,而通过书面方式继续审查。 会晤日期确定后一般不得变动;必须变动时,应当提前通知对方。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会晤的,审查员可以不再安排会晤,而通过书面方式继续审查。
  
-=== 4.12.2 会晤地点和参加人 ===+==== 4.12.2 会晤地点和参加人 ====
  
 会晤应当在专利局指定的地点进行,审查员不得在其他地点同申请人就有关申请的问题进行会晤。 会晤应当在专利局指定的地点进行,审查员不得在其他地点同申请人就有关申请的问题进行会晤。
行 426: 行 425:
 会晤由负责审查该申请的审查员主持。必要时,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其他审查员协助。实习审查员主持的会晤,应当有负责指导的审查员参加。 会晤由负责审查该申请的审查员主持。必要时,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其他审查员协助。实习审查员主持的会晤,应当有负责指导的审查员参加。
  
-申请人委托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会晤必须有代理师参加。 参加会晤的代理师应当出示代理师执业证。申请人更换代理师的,应当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并在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合格后由变更后的代理师参加会晤。在委托代理机构的情况下,申请人可以与代理师一起参加会晤。+申请人委托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会晤必须有代理师参加。参加会晤的代理师应当出示代理师执业证。申请人更换代理师的,应当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并在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合格后由变更后的代理师参加会晤。在委托代理机构的情况下,申请人可以与代理师一起参加会晤。
  
-申请人没有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申请人应当参加会晤; 申请人是单位的,由该单位指定的人员参加,该参加会晤的人员应当出示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和单位出具的介绍信。+申请人没有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申请人应当参加会晤;申请人是单位的,由该单位指定的人员参加,该参加会晤的人员应当出示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和单位出具的介绍信。
  
 上述规定也适用于共同申请人。除非另有声明或者委托了代理机构,共有专利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参加会晤。 上述规定也适用于共同申请人。除非另有声明或者委托了代理机构,共有专利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参加会晤。
行 436: 行 435:
 参加会晤的申请人或代理师等的总数,一般不得超过两名;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有一项专利申请,又未委托代理机构的,可以按共同申请的单位或个人的数目确定参加会晤的人数。 参加会晤的申请人或代理师等的总数,一般不得超过两名;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有一项专利申请,又未委托代理机构的,可以按共同申请的单位或个人的数目确定参加会晤的人数。
  
-=== 4.12.3 会晤记录 ===+==== 4.12.3 会晤记录 ====
  
 会晤结束后,审查员应当填写会晤记录。会晤记录采用专利局统一制定的标准表格,一式两份,经审查员和参加会晤的申请人(或者代理师)签字或盖章后,一份交申请人,一份留在申请文档中。 会晤结束后,审查员应当填写会晤记录。会晤记录采用专利局统一制定的标准表格,一式两份,经审查员和参加会晤的申请人(或者代理师)签字或盖章后,一份交申请人,一份留在申请文档中。
行 450: 行 449:
 如果会晤时,申请人提出了新的文件,而会晤前审查员没有收到这些文件,审查员可以决定中止会晤。 如果会晤时,申请人提出了新的文件,而会晤前审查员没有收到这些文件,审查员可以决定中止会晤。
  
-=== 4.13 电话讨论及其他方式 ===+==== 4.13 电话讨论及其他方式 ====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与申请人可以就发明和现有技术的理解、申请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电话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其他方式与申请人进行讨论。必要时, 审查员应当记录讨论的内容,并将其存入申请文档。+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与申请人可以就发明和现有技术的理解、申请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电话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其他方式与申请人进行讨论。必要时,审查员应当记录讨论的内容,并将其存入申请文档。
  
 对于讨论中审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属于本章第5. 2. 4. 2 节和第6. 2. 2节所述的情况的,审查员可以对这些明显错误依职权进行修改。除审查员可依职权修改的内容以外,对审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均需要申请人正式提交经过该修改的书面文件,审查员应当根据该书面修改文件作出审查结论。 对于讨论中审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属于本章第5. 2. 4. 2 节和第6. 2. 2节所述的情况的,审查员可以对这些明显错误依职权进行修改。除审查员可依职权修改的内容以外,对审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均需要申请人正式提交经过该修改的书面文件,审查员应当根据该书面修改文件作出审查结论。
  
-=== 4.14 取证和现场调查 ===+==== 4.14 取证和现场调查 ====
  
-一般说来,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员不必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据,因为审查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申请人指出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问题。如果申请人不同意审查员的意见,那么,由申请人决定是否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如果申请人决定提供证据,审查员应当给予申请人一个适当的机会, 使其能提供任何可能有关的证据,除非审查员确信提供证据也达不到有益的目的。+一般说来,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员不必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据,因为审查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申请人指出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问题。如果申请人不同意审查员的意见,那么,由申请人决定是否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如果申请人决定提供证据,审查员应当给予申请人一个适当的机会,使其能提供任何可能有关的证据,除非审查员确信提供证据也达不到有益的目的。
  
-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或者实物模型。例如, 申请人提供有关发明的技术优点方面的资料,以证明其申请具有创造性;又如,申请人提供实物模型进行演示,以证明其申请具有实用性等。+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或者实物模型。例如,申请人提供有关发明的技术优点方面的资料,以证明其申请具有创造性;又如,申请人提供实物模型进行演示,以证明其申请具有实用性等。
  
 如果某些申请中的问题,需要审查员到现场调查方能得到解决,则应当由申请人提出要求,经负责审查该申请的实质审查部的部长批准后,审查员方可去现场调查。调查所需的费用由专利局承担。 如果某些申请中的问题,需要审查员到现场调查方能得到解决,则应当由申请人提出要求,经负责审查该申请的实质审查部的部长批准后,审查员方可去现场调查。调查所需的费用由专利局承担。
  
-==== 5. 答复和修改 ====+===== 5. 答复和修改 =====
  
-=== 5.1 答复 ===+==== 5.1 答复 ====
  
 对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在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 对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在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
  
-申请人的答复可以仅仅是意见陈述书,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经修改的申请文件(替换页和/或补正书)。申请人在其答复中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审查意见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时,应当在其意见陈述书中详细陈述其具体意见, 或者对修改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如何克服原申请文件存在的缺陷予以说明。例如当申请人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中引入新的技术特征以克服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的该权利要求不具有创造性的缺陷时,应当在其意见陈述书中具体指出该技术特征可以从说明书的哪些部分得到,并说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具有创造性的理由。+申请人的答复可以仅仅是意见陈述书,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经修改的申请文件(替换页和/或补正书)。申请人在其答复中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审查意见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时,应当在其意见陈述书中详细陈述其具体意见,或者对修改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如何克服原申请文件存在的缺陷予以说明。例如当申请人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中引入新的技术特征以克服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的该权利要求不具有创造性的缺陷时,应当在其意见陈述书中具体指出该技术特征可以从说明书的哪些部分得到,并说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具有创造性的理由。
  
 申请人可以请求专利局延长指定的答复期限。但是,延长期限的请求应当在期限届满前提出。有关延长期限请求的处理适用本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第4节的规定。专利局收到申请人的答复之后即可以开始后续的审查程序,如果后续审查程序的通知书或者决定已经发出,对于此后在原答复期限内申请人再次提交的答复,审查员不予考虑。 申请人可以请求专利局延长指定的答复期限。但是,延长期限的请求应当在期限届满前提出。有关延长期限请求的处理适用本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第4节的规定。专利局收到申请人的答复之后即可以开始后续的审查程序,如果后续审查程序的通知书或者决定已经发出,对于此后在原答复期限内申请人再次提交的答复,审查员不予考虑。
行 476: 行 475:
 5.1.1 答复的方式 5.1.1 答复的方式
  
-对于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采用专利局规定的意见陈述书或补正书的方式(参见本指南第五部分第一章第4节), 在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申请人提交的无具体答复内容的意见陈述书或补正书,也是申请人的正式答复,对此审查员可理解为申请人未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审查意见提出具体反对意见,也未克服审查意见通知书所指出的申请文件中存在的缺陷。+对于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采用专利局规定的意见陈述书或补正书的方式(参见本指南第五部分第一章第4节),在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申请人提交的无具体答复内容的意见陈述书或补正书,也是申请人的正式答复,对此审查员可理解为申请人未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的审查意见提出具体反对意见,也未克服审查意见通知书所指出的申请文件中存在的缺陷。
  
 申请人的答复应当提交给专利局受理部门。直接提交给审查员的答复文件或征询意见的信件不视为正式答复,不具备法律效力。 申请人的答复应当提交给专利局受理部门。直接提交给审查员的答复文件或征询意见的信件不视为正式答复,不具备法律效力。
行 492: 行 491:
 如果申请人或者委托的专利代理师发生变更,则审查员应当核查申请文档中是否有相应的著录项目变更通知单;没有该通知单的,审查员应当将答复退回初步审查部门处理。 如果申请人或者委托的专利代理师发生变更,则审查员应当核查申请文档中是否有相应的著录项目变更通知单;没有该通知单的,审查员应当将答复退回初步审查部门处理。
  
-=== 5.2 修改 ===+==== 5.2 修改 ====
  
-根据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国际申请的申请人根据专利合作条约规定所提交的修改文件,同样应当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国际申请的申请人根据专利合作条约规定所提交的修改文件,同样应当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以及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可以对发明专利申请主动提出修改。+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以及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可以对发明专利申请主动提出修改。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申请人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后修改专利申请文件,应当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的规定,申请人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后修改专利申请文件,应当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
  
 5.2.1 修改的要求 5.2.1 修改的要求
  
-专利法第三十三条对修改的内容与范围作出了规定。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一款对主动修改的时机作出了规定,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对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的修改方式作出了规定。+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对修改的内容与范围作出了规定。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一款对主动修改的时机作出了规定,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对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的修改方式作出了规定。
  
 5.2.1.1 修改的内容与范围 5.2.1.1 修改的内容与范围
  
-在实质审查程序中,为了使申请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可能会进行多次。审查员对申请人提交的修改文件进行审查时,要严格掌握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论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属于主动修改还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都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包括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和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以及说明书附图能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内容。申请人在申请日提交的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是审查上述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依据,申请人向专利局提交的申请文件的外文文本和优先权文件的内容,不能作为判断申请文件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依据。但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原始提交的外文文本除外,其法律效力参见本指南第三部分第二章第3. 3节。 如果修改的内容与范围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在实质审查程序中,为了使申请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可能会进行多次。审查员对申请人提交的修改文件进行审查时,要严格掌握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不论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属于主动修改还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都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包括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和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以及说明书附图能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内容。申请人在申请日提交的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是审查上述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规定的依据,申请人向专利局提交的申请文件的外文文本和优先权文件的内容,不能作为判断申请文件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规定的依据。但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原始提交的外文文本除外,其法律效力参见本指南第三部分第二章第3. 3节。如果修改的内容与范围不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
- +
-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
  
 5.2.1.2 主动修改的时机 5.2.1.2 主动修改的时机
行 522: 行 519:
 5.2.1.3 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的修改方式 5.2.1.3 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的修改方式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的,应当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的方式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则这样的修改文本一般不予接受。+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的规定,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的,应当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的方式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的规定,则这样的修改文本一般不予接受。
  
-然而,对于虽然修改的方式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但其内容与范围满足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的修改,只要经修改的文件消除了原申请文件存在的缺陷, 并且具有被授权的前景,这种修改就可以被视为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因而经此修改的申请文件可以接受。 这样处理有利于节约审查程序。但是,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即使修改的内容没有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也不能被视为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因而不予接受。+然而,对于虽然修改的方式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的规定,但其内容与范围满足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要求的修改,只要经修改的文件消除了原申请文件存在的缺陷,并且具有被授权的前景,这种修改就可以被<wrap em>视为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wrap>,因而经此修改的申请文件可以接受。这样处理有利于节约审查程序。但是,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即使修改的内容没有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也不能被视为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的修改,因而不予接受。
  
 (1)主动删除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扩大了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 (1)主动删除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扩大了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
行 544: 行 541:
 (5)主动增加新的从属权利要求,该从属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在原权利要求书中未出现过。 (5)主动增加新的从属权利要求,该从属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在原权利要求书中未出现过。
  
-如果申请人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提交的修改文本不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作出的,而是属于上述不予接受的情况,则审查员应当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说明不接受该修改文本的理由,要求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修改文本。同时应当指出,到指定期限届满日为止,申请人所提交的修改文本如果仍然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或者出现其他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审查员将针对修改前的文本继续审查,如作出授权或驳回决定。+如果申请人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提交的修改文本不是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作出的,而是属于上述不予接受的情况,则审查员应当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说明不接受该修改文本的理由,要求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规定的修改文本。同时应当指出,到指定期限届满日为止,申请人所提交的修改文本如果仍然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规定或者出现其他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autott>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审查员将针对修改前的文本继续审查,如作出授权或驳回决定。
  
 如果审查员对当前修改文本中符合要求的部分文本有新的审查意见,可以在本次通知书中一并指出。 如果审查员对当前修改文本中符合要求的部分文本有新的审查意见,可以在本次通知书中一并指出。
行 550: 行 547:
 5.2.2 允许的修改 5.2.2 允许的修改
  
-这里所说的“允许的修改”,主要指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修改。+这里所说的“允许的修改”,主要指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规定的修改。
  
 5.2.2.1 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 5.2.2.1 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
行 568: 行 565:
 (4)删除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以克服原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和并列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缺乏单一性,或者两项权利要求具有相同的保护范围而使权利要求书不简要,或者权利要求未以说明书为依据等缺陷,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4)删除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以克服原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和并列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缺乏单一性,或者两项权利要求具有相同的保护范围而使权利要求书不简要,或者权利要求未以说明书为依据等缺陷,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5)将独立权利要求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正确划界。 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5)将独立权利要求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正确划界。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6)修改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改正引用关系上的错误,使其准确地反映原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 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6)修改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改正引用关系上的错误,使其准确地反映原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7)修改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定部分,清楚地限定该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使其准确地反映原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7)修改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定部分,清楚地限定该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使其准确地反映原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这样的修改不会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是允许的。
  
-上面对权利要求书允许修改的几种情况作了说明,由于这些修改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因而是允许的。但经过上述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其他所有规定,还有待审查员对其进行继续审查。对于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所作的修改,审查员要判断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已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所指出的缺陷,这样的修改是否造成了新出现的其他缺陷;对于申请人所作出的主动修改,审查员应当判断该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存在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缺陷。+上面对权利要求书允许修改的几种情况作了说明,由于这些修改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的规定,因而是允许的。但经过上述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其他所有规定,还有待审查员对其进行继续审查。对于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所作的修改,审查员要判断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已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所指出的缺陷,这样的修改是否造成了新出现的其他缺陷;对于申请人所作出的主动修改,审查员应当判断该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是否存在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缺陷。
  
 5.2.2.2 对说明书及其摘要的修改 5.2.2.2 对说明书及其摘要的修改
  
-对于说明书的修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说明书中本身存在的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缺陷作出的修改,另一种是根据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作出的适应性修改, 上述两种修改只要不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则都是允许的。+对于说明书的修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说明书中本身存在的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缺陷作出的修改,另一种是根据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作出的适应性修改,上述两种修改只要不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则都是允许的。
  
 允许的说明书及其摘要的修改包括下述各种情形。 允许的说明书及其摘要的修改包括下述各种情形。
  
-(1)修改发明名称,使其准确、简要地反映要求保护的主 题的名称。如果独立权利要求的类型包括产品、方法和用途, 则这些请求保护的主题都应当在发明名称中反映出来。发明名称应当尽可能简短,一般不得超过 25个字,必要时可不受此限,但也不得超过60个字。+(1)修改发明名称,使其准确、简要地反映要求保护的主 题的名称。如果独立权利要求的类型包括产品、方法和用途,则这些请求保护的主题都应当在发明名称中反映出来。发明名称应当尽可能简短,一般不得超过 25个字,必要时可不受此限,但也不得超过60个字。
  
 (2)修改发明所属技术领域。该技术领域是指该发明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分类位置所反映的技术领域。为便于公众和审查员清楚地理解发明和其相应的现有技术,应当允许修改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使其与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最低分类位置涉及的领域相关。 (2)修改发明所属技术领域。该技术领域是指该发明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分类位置所反映的技术领域。为便于公众和审查员清楚地理解发明和其相应的现有技术,应当允许修改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使其与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最低分类位置涉及的领域相关。
  
-(3)修改背景技术部分,使其与要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 独立权利要求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撰写的, 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应当记载与该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的现有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如果审查员通过检索发现了比申请人在原说明书中引用的现有技术更接近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对比文件,则应当允许申请人修改说明书,将该文件的内容补入这部分,并引证该文件, 同时删除描述不相关的现有技术的内容。应当指出,这种修改实际上使说明书增加了原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未曾记载的内容,但由于修改仅涉及背景技术而不涉及发明本身,且增加的内容是申请日前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因此是允许的。+(3)修改背景技术部分,使其与要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独立权利要求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autott>的规定撰写的,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应当记载与该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的现有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如果审查员通过检索发现了比申请人在原说明书中引用的现有技术更接近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对比文件,则应当允许申请人修改说明书,将该文件的内容补入这部分,并引证该文件,同时删除描述不相关的现有技术的内容。应当指出,这种修改实际上使说明书增加了原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未曾记载的内容,但由于修改仅涉及背景技术而不涉及发明本身,且增加的内容是申请日前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因此是允许的。
  
 (4)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关的内容,使其与要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即反映该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当然,修改后的内容不应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4)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关的内容,使其与要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即反映该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当然,修改后的内容不应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5)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技术方案有关的内容, 使其与独立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如果独立权利要求进行了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修改,则允许该部分作相应的修改;如果独立权利要求未作修改,则允许在不改变原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该部分进行理顺文字、改正不规范用词、统一技术术语等修改。+(5)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技术方案有关的内容,使其与独立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主题相适应。如果独立权利要求进行了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修改,则允许该部分作相应的修改;如果独立权利要求未作修改,则允许在不改变原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该部分进行理顺文字、改正不规范用词、统一技术术语等修改。
  
-(6)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关的内容。只有在某(些)技术特征在原始申请文件中已清楚地记载, 而其有益效果没有被清楚地提及,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从原始申请文件中推断出这种效果的情况下,才允许对发明的有益效果作合适的修改。+(6)修改发明内容部分中与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关的内容。只有在某(些)技术特征在原始申请文件中已清楚地记载,而其有益效果没有被清楚地提及,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从原始申请文件中推断出这种效果的情况下,才允许对发明的有益效果作合适的修改。
  
 (7)修改附图说明。申请文件中有附图,但缺少附图说明的,允许补充所缺的附图说明;附图说明不清楚的,允许根据上下文作出合适的修改。 (7)修改附图说明。申请文件中有附图,但缺少附图说明的,允许补充所缺的附图说明;附图说明不清楚的,允许根据上下文作出合适的修改。
行 606: 行 603:
 5.2.3 不允许的修改 5.2.3 不允许的修改
  
-作为一个原则,凡是对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作出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修改,均是不允许的。+作为一个原则,凡是对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作出不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autott>规定的修改,均是不允许的。
  
 具体地说,如果申请的内容通过增加、改变和/或删除其中的一部分,致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看到的信息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不同,而且又不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那么,这种修改就是不允许的。 具体地说,如果申请的内容通过增加、改变和/或删除其中的一部分,致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看到的信息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不同,而且又不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那么,这种修改就是不允许的。
行 656: 行 653:
 【例如】 【例如】
  
-一件有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原申请文件中只记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当申请人看到审查员引证的一份对比文件中记载了在 40℃下进行同样的聚合反应后,将原说明书中“较高的温度”改成“高于40℃ 的温度”。虽然“高于40℃的温度”的提法包括在“较高的温度” 范围内,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并不能从原申请文件中理解到“较高的温度”是指“高于40℃的温度”。因此, 这种修改引入了新内容。+一件有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原申请文件中只记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当申请人看到审查员引证的一份对比文件中记载了在 40℃下进行同样的聚合反应后,将原说明书中“较高的温度”改成“高于40℃ 的温度”。虽然“高于40℃的温度”的提法包括在“较高的温度” 范围内,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并不能从原申请文件中理解到“较高的温度”是指“高于40℃的温度”。因此,这种修改引入了新内容。
  
 (3)将原申请文件中的几个分离的特征,改变成一种新的组合,而原申请文件没有明确提及这些分离的特征彼此间的关联。 (3)将原申请文件中的几个分离的特征,改变成一种新的组合,而原申请文件没有明确提及这些分离的特征彼此间的关联。
行 684: 行 681:
 (1)从独立权利要求中删除在原申请中明确认定为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的那些技术特征,即删除在原说明书中始终作为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加以描述的那些技术特征;或者从权利要求中删除一个与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方案有关的技术术语;或者从权利要求中删除在说明书中明确认定的关于具体应用范围的技术特征。 (1)从独立权利要求中删除在原申请中明确认定为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的那些技术特征,即删除在原说明书中始终作为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加以描述的那些技术特征;或者从权利要求中删除一个与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方案有关的技术术语;或者从权利要求中删除在说明书中明确认定的关于具体应用范围的技术特征。
  
-例如,将“有肋条的侧壁”改成“侧壁”。又例如,原权利要求是“用于泵的旋转轴密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是 “旋转轴密封”。上述修改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在原说明书中找不到依据。+例如,将“有肋条的侧壁”改成“侧壁”。又例如,原权利要求是“用于泵的旋转轴密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是 “旋转轴密封”。上述修改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在原说明书中找不到依据。
  
 (2)从说明书中删除某些内容而导致修改后的说明书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2)从说明书中删除某些内容而导致修改后的说明书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行 690: 行 687:
 例如,一件有关多层层压板的发明专利申请,其说明书中描述了几种不同的层状安排的实施方式,其中一种结构是外层为聚乙烯。如果申请人修改说明书,将外层的聚乙烯这一层去掉,那么,这种修改是不允许的。因为修改后的层压板完全不同于原来记载的层压板。 例如,一件有关多层层压板的发明专利申请,其说明书中描述了几种不同的层状安排的实施方式,其中一种结构是外层为聚乙烯。如果申请人修改说明书,将外层的聚乙烯这一层去掉,那么,这种修改是不允许的。因为修改后的层压板完全不同于原来记载的层压板。
  
-(3)如果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没有记载某特征的原数值范围的其他中间数值,而鉴于对比文件公开的内容影响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或者鉴于当该特征取原数值范围的某部分时发明不可能实施,申请人采用具体“放弃”的方式,从上述原数值范围中排除该部分,使得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的数值范围从整体上看来明显不包括该部分,由于这样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因此除非申请人能够根据申请原始记载的内容证明该特征取被“放弃”的数值时,本发明不可能实施,或者该特征取经“放弃”后的数值时,本发明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否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例如, 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某一数值范围为不=600〜10000,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内容与该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其所述的数值范围为X2 = 240〜1500,因为X1与X2部分重叠,故该权利要求无新颖性。申请人采用具体“放弃”的方式对X1进行修改,排除X1中与X2相重叠的部分,即600〜1500,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该数值范围修改为X1> 1500至X1 = 10000。如果申请人不能根据原始记载的内容和现有技术证明本发明在 X1>1500 至 X1= 10000 的数值范围相对于对比文件公开的 X2 = 240〜1500具有创造性,也不能证明X1取600〜1500时, 本发明不能实施,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3)如果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没有记载某特征的原数值范围的其他中间数值,而鉴于对比文件公开的内容影响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或者鉴于当该特征取原数值范围的某部分时发明不可能实施,申请人采用具体“放弃”的方式,从上述原数值范围中排除该部分,使得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的数值范围从整体上看来明显不包括该部分,由于这样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因此除非申请人能够根据申请原始记载的内容证明该特征取被“放弃”的数值时,本发明不可能实施,或者该特征取经“放弃”后的数值时,本发明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否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例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某一数值范围为不=600〜10000,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内容与该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其所述的数值范围为X2 = 240〜1500,因为X1与X2部分重叠,故该权利要求无新颖性。申请人采用具体“放弃”的方式对X1进行修改,排除X1中与X2相重叠的部分,即600〜1500,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该数值范围修改为X1> 1500至X1 = 10000。如果申请人不能根据原始记载的内容和现有技术证明本发明在 X1>1500 至 X1= 10000 的数值范围相对于对比文件公开的 X2 = 240〜1500具有创造性,也不能证明X1取600〜1500时,本发明不能实施,则这样的修改不能被允许。
  
 5.2.4 修改的具体形式 5.2.4 修改的具体形式
行 696: 行 693:
 5.2.4.1 提交替换页 5.2.4.1 提交替换页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修改部分,应当按照规定格式提交替换页。替换页的提交有两种方式。+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八条</autott>的规定,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修改部分,应当按照规定格式提交替换页。替换页的提交有两种方式。
  
 (1)提交替换页和修改对照表。 (1)提交替换页和修改对照表。
行 710: 行 707:
 通常,对申请的修改必须由申请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对于申请文件中个别文字、标记的修改或者增删及对发明名称或者摘要的明显错误(参见本章第 5.2.2.2 节(11)和第 6.2.2节)的修改,审查员可以依职权进行,并通知申请人。 通常,对申请的修改必须由申请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对于申请文件中个别文字、标记的修改或者增删及对发明名称或者摘要的明显错误(参见本章第 5.2.2.2 节(11)和第 6.2.2节)的修改,审查员可以依职权进行,并通知申请人。
  
-==== 6. 驳回决定和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 6. 驳回决定和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
  
 审查员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申请的实质审查。通常,在发出一次或者两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审查员就可以作出驳回决定或者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决定或者通知书一经发出,申请人的任何呈文、答复和修改均不再予以考虑。 审查员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申请的实质审查。通常,在发出一次或者两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审查员就可以作出驳回决定或者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决定或者通知书一经发出,申请人的任何呈文、答复和修改均不再予以考虑。
  
-=== 6.1 驳回决定 ===+==== 6.1 驳回决定 ====
  
 6.1.1 驳回申请的条件 6.1.1 驳回申请的条件
  
-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将其经实质审查认定申请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的应予驳回情形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通知申请人,并给申请人至少一次陈述意见和/ 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将其经实质审查认定申请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规定的应予驳回情形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通知申请人,并给申请人至少一次陈述意见和/ 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
  
-驳回决定一般应当在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后才能作出。但是,如果申请人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未针对通知书指出的可驳回缺陷提出有说服力的意见陈述和/ 或证据,也未针对该缺陷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或者修改仅是改正了错别字或更换了表述方式而技术方案没有实质上的改变, 则审查员可以直接作出驳回决定。+驳回决定一般应当在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后才能作出。但是,如果申请人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未针对通知书指出的可驳回缺陷提出有说服力的意见陈述和/ 或证据,也未针对该缺陷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或者修改仅是改正了错别字或更换了表述方式而技术方案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则审查员可以直接作出驳回决定。
  
-如果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修改,即使修改后的申请文件仍然存在用已通知过申请人的理由和证据予以驳回的缺陷, 但只要驳回所针对的事实改变,就应当给申请人再一次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但对于此后再次修改涉及同类缺陷的,如果修改后的申请文件仍然存在足以用已通知过申请人的理由和证据予以驳回的缺陷,则审查员可以直接作出驳回决定,无需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以兼顾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如果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修改,即使修改后的申请文件仍然存在用已通知过申请人的理由和证据予以驳回的缺陷,但只要驳回所针对的事实改变,就应当给申请人再一次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但对于此后再次修改涉及同类缺陷的,如果修改后的申请文件仍然存在足以用已通知过申请人的理由和证据予以驳回的缺陷,则审查员可以直接作出驳回决定,无需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以兼顾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
  
 6.1.2 驳回的种类 6.1.2 驳回的种类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的驳回发明专利申请的+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规定的驳回发明专利申请的
  
 情形如下: 情形如下:
  
-(1)专利申请的主题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或者申请的主题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或者申请的主题属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不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客体;+(1)专利申请的主题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或者申请的主题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或者申请的主题属于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autott>规定的不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客体;
  
 (2)专利申请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专利申请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行 742: 行 739:
 (6)专利申请没有充分公开请求保护的主题,或者权利要求未以说明书为依据,或者权利要求未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6)专利申请没有充分公开请求保护的主题,或者权利要求未以说明书为依据,或者权利要求未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7)专利申请是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没有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 对于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也没有陈述理由;+(7)专利申请是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没有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对于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也没有陈述理由;
  
 (8)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单一性的规定; (8)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单一性的规定;
  
-(9)专利申请的发明是依照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不能取得专利权的;+(9)专利申请的发明是依照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九条|第九条</autott>规定不能取得专利权的;
  
 (10)独立权利要求缺少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10)独立权利要求缺少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行 778: 行 775:
 (2)以令人信服的事实、理由和证据作为驳回的依据,而且对于这些事实、理由和证据的听证,已经符合本章第6. 1. 1 节所述的驳回申请的条件。 (2)以令人信服的事实、理由和证据作为驳回的依据,而且对于这些事实、理由和证据的听证,已经符合本章第6. 1. 1 节所述的驳回申请的条件。
  
-(3)对于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并且即使经过修改也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申请,应当逐一地对每项权利要求进行分析。+(3)对于不符合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autott>规定并且即使经过修改也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申请,应当逐一地对每项权利要求进行分析。
  
-驳回的理由要充分完整、说理透彻、逻辑严密、措词恰当, 不能只援引法律条款或者只作出断言。审查员在驳回理由部分还应当对申请人的争辩意见进行简要的评述。+驳回的理由要充分完整、说理透彻、逻辑严密、措词恰当,不能只援引法律条款或者只作出断言。审查员在驳回理由部分还应当对申请人的争辩意见进行简要的评述。
  
 6.1.4.3 决定 6.1.4.3 决定
  
-在决定部分,审查员应当写明驳回的理由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九条的哪一种情形,并根据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引出驳回该申请的结论。+在决定部分,审查员应当写明驳回的理由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autott>的哪一种情形,并根据专利法<autott>01专利法规:01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autott>的规定引出驳回该申请的结论。
  
-=== 6.2 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 6.2 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
  
 6.2.1 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的条件 6.2.1 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的条件
行 806: 行 803:
 审查员还应当依次做好下述工作:核对分类号,发生改变的,需经分类裁决负责人核定;确定授权文本;如果发明名称进行了修改,或者优先权经核实有变化的,应当进行著录项目变更;如果存在需要避免重复授权情形,应当进行避免重复授权结论确认。 审查员还应当依次做好下述工作:核对分类号,发生改变的,需经分类裁决负责人核定;确定授权文本;如果发明名称进行了修改,或者优先权经核实有变化的,应当进行著录项目变更;如果存在需要避免重复授权情形,应当进行避免重复授权结论确认。
  
-==== 7. 实质审查程序的终止、中止和恢复 ====+===== 7. 实质审查程序的终止、中止和恢复 =====
  
-=== 7.1 程序的终止 ===+==== 7.1 程序的终止 ====
  
 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因审查员作出驳回决定且决定生效,或者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或者因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或者因申请被视为撤回而终止。 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因审查员作出驳回决定且决定生效,或者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或者因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或者因申请被视为撤回而终止。
  
-对于每件申请,审查员可以建立个人审查档案,便于查询、 统计(参见本章第3. 3节)。+对于每件申请,审查员可以建立个人审查档案,便于查询、统计(参见本章第3. 3节)。
  
-=== 7.2 程序的中止 ===+==== 7.2 程序的中止 ====
  
-实质审查程序可能因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的当事人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提出请求而中止或因财产保全而中止。+实质审查程序可能因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的当事人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三条</autott>第一款的规定提出请求而中止或因财产保全而中止。
  
-=== 7.3 程序的恢复 ===+==== 7.3 程序的恢复 ====
  
-专利申请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正当理由耽误专利法或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专利局指定的期限造成被视为撤回而导致程序终止的,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向专利局请求恢复被终止的实质审查程序,权利被恢复的,专利局恢复实质审查程序。+专利申请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正当理由耽误专利法或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专利局指定的期限造成被视为撤回而导致程序终止的,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autott>01专利法规:02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第六条|第六条</autott>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向专利局请求恢复被终止的实质审查程序,权利被恢复的,专利局恢复实质审查程序。
  
-对于因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而中止的实质审查程序,在专利局收到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判决书后, 凡不涉及权利人变动的,应及时予以恢复;涉及权利人变动的, 在办理相应的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后予以恢复。若自上述请求中止之日起一年内,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未能结案,请求人又未请求延长中止的,专利局将自行恢复被中止的实质审查程序。+对于因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而中止的实质审查程序,在专利局收到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判决书后,凡不涉及权利人变动的,应及时予以恢复;涉及权利人变动的,在办理相应的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后予以恢复。若自上述请求中止之日起一年内,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未能结案,请求人又未请求延长中止的,专利局将自行恢复被中止的实质审查程序。
  
-==== 8. 前置审查与复审后的继续审查 ====+===== 8. 前置审查与复审后的继续审查 =====
  
-审查员应当对转送的复审请求书进行前置审查并作出前置审查意见。前置审查的要求适用本指南第四部分第二章第3 节的规定。+审查员应当对转送的复审请求书进行<wrap em>前置审查</wrap>并作出前置审查意见。前置审查的要求适用本指南第四部分第二章第3 节的规定。
  
 复审和无效审理部门作出撤销驳回决定的复审决定后,审查员应当对专利申请进行继续审查。对继续审查的要求适用本章的规定,但在继续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不得以同一事实、理由和证据作出与该复审决定意见相反的驳回决定(参见本指南第四部分第二章第7节)。 复审和无效审理部门作出撤销驳回决定的复审决定后,审查员应当对专利申请进行继续审查。对继续审查的要求适用本章的规定,但在继续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不得以同一事实、理由和证据作出与该复审决定意见相反的驳回决定(参见本指南第四部分第二章第7节)。
  
 +<WRAP center tip 90%>
 +原《实施细则》第62已经删除前置审查条款,但《审查指南》还有前置审查,这是认定前置审查为专利局的内部程序。
 +</WRAP>